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什么是人文城市?来看三位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2-9-27 5:57:4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8日上午,在活动之前,本届三联人文城市终审团、非常建筑创始人、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张永和,中国当代建筑、城镇化、公共艺术领域学者、策展人、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在寻麓书馆接受了采访,从人文城市到成都建筑,谈到了他们的观点。

  张永和认为,成都有安逸的生活传统,而享受生活这个事情和设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所以,成都是具备发展设计的土壤的。他设计过瓷器酒具,喝茶的器皿无论是外型,还是拿在手里的感受,都同等重要。

  他甚至提到,一个建筑要嵌入城市肌理,增进人文属性,最重要的是大小和尺度、街道的宽度、房子密度、房子的人性化,只要尺度合适,宜居,再丑的房子也有其价值。

  建筑是否能用产品生产的方式来造?张永和谈到,建筑生产和产品生产的区别。他认为,建筑和生产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城市建立是为了人类生活,而不是建设的效率,要体现可持续,人在其中生活有质量。“如果效率意味着速度,就要质疑效率了。”

  此外,张永和认为,建筑不是一个广告牌,首先是实用性,比如很多社区办了图书馆,增加了体育设施等项目。为了尽量让艺术离老百姓近一点,可以在一家美术馆的屋顶开一个天窗。人们虽然不进去,但过桥的时候可以看一眼美术馆内,就这一眼,让一个人对艺术展览产生了兴趣,甚至变成艺术爱好者,那建筑就有了积极的作用。

  几十年前,他来到成都,在春熙附近的一家苍蝇馆子吃饭,一个人点了一份糖醋排骨,还有米饭。看店的是个小女孩,小女孩为他免费送来一碗汤。一种情愫荡漾在了年轻小伙周榕的心中。“一瞬间,我感受到这座城市迷人的生动性、人情味,成都的吸引力都来自于人,对人善意的态度,不光是安逸休闲,而是无所不在的善意。迷人瞬间的诗意不是硬件和漂亮的设计,只有人性闪烁才是这座城市迷人的瞬间”。

  周榕谈到,很多城市对文化的理解是抽象的,人文是以文化为内核,周围包裹的是生活。成都是很好的例子,洋溢在这座城市中的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不光是几大人文设施建造,还要有多种容纳性选择的人文生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周公解梦 死人复活

  所以,他们提出了“人文城市”的概念,也有了“人文城市项的评选,这一项不简单的考虑城市硬件和软件问题,如何加入大众的态度,又不希望就此专业性,他们一共设置了评选。

  第一阶段,提名的人来自城市、建筑和人文领域。第二阶段,中国史上阵容级别最强的建筑行业评委,了专业度。最后一轮终审,在人文领域的评委又占据多数。所以最终真正决定获作品的,是人文领域的人,选出中国的建筑。

  谈到成都建筑师群体的特点,周榕说,整个中国建筑师很多,以城市为中心进行聚集,能够有一些认知度的在、上海最集中,因为这和经济发展关联度大,成都在地理上是西南很重要的城市,无论文化历史底蕴,还是近些年经济发展迅猛,也颇有一些好的设计,成都建筑总体设计水平很高,从很多街边小店,小的空间场所,都是这座城市建筑师的特点体现。但突出的、有号召力的设计师还没有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的就只有建筑师刘家琨。他以一人之力,拉动成都建筑业的发展,20年前提出的设计策略有当地特点。成都年轻建筑师们的设计比较本土化,缺少像刘家琨这样在全国范围的力,个人IP营造缺乏,缺少向全国范围树立话语权的野心。

  这两年,《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到成都的次数越来越多,相比过去,他感到这里最大的变化是有了真正主体意识,要把舒适、休闲发扬光大,“我们要文化自信,这个就是真正有力量的自信”。

  李鸿谷说《三联生活周刊》几年前在做成都专题报道的时候,就提出过成都创造力源泉的问题。成都是一个强调生活的城市,也是少有的非常松弛的城市,在保持着相对的从容优雅下,依然具备创造活力。

  举办“人文城市”项评选,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成都,因为成都具备真正传统的文化生活,在成都,他看到了这里保留的文化基因。

  李鸿谷说,这个有复杂的设计思考,美好城市不是空洞概念。本次人文城市依托于四个维度来评价:人文,是表达对人的关心;创新,体现的是为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提供的方案可能;公共,展现的是能否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性和完整性,激发大众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平等与价值感;美学,则是关乎文化想象力的,进而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针对每个维度,论坛邀请一位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一位非建筑领域的学者,围绕公共热点话题来交流碰撞,探讨好的城市生活和城市体验应该怎样。

  本次论坛还将发布人文城市《成都宣言》——中国城市化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城市必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更加密切的关联。这则宣言,是我们对于未来城市形态的愿景,也承载着对于城市能真正重视人类情感价值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