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浅析历史街区风貌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9-10-31 9:34:3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浅析历史街区风貌原则与方法_文化/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析历史街区风貌原则与方法

  浅析历史街区风貌原则与方法 摘要: 我国地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并 且具有丰富的地缘地貌,在悠久历史的沉淀下,慢慢形成了 众多各具特色并且无法复制的城市街区空间。作为不可忽视 的城市建成,其独到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去以及传承 的。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探讨国内外对于历史街区风貌的认 识理解以及具体措施和成效,对其规划原则和方法进行 研究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为以后的历史街区在风貌的 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历史街区街区风貌旧城更新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历史街区风貌的发展 1.1 我国历史街区风貌的由来 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经历了“文物建筑”―“历 史文化名城”一一“历史街区”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多 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系。1982 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正式纳 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 年, 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针对大批历史街 区消 失,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的现象,正式提出历史 街区的概念。1985 年 5 月,国务院采纳了建设部城市规划司 的,提出核定地方各级“历史文化区” ,标志了历 史街区政策得到的确认。 1996 年建设部城市规划司 召开“历史街区(国际)研讨会” ,明确指出“历史街区的 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并研究确定 了历史街区的条件、方法与原则等问题。1997 年 8 月建 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管理暂行 办法》 ,明确了历史文化区的特征,对历史街区的 原则、方法给予行规的确认,并对管理工作给予具 体指导。同年,国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重点历史街区的规划、维修、整治。为各地制 定历史街区管理办法提供了范例。在之后的规划中,对于历 史街区风貌的规划被不断认知并完善。 1.2 历史街区风貌的特点及概念界定 “历史街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 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人工和人文诸方面, 包含着城市历史特色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城市历史活动的 。历史街区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它们是记载着历史信息的真 实物质实体,在整个历史街区建筑中应占有较大的比例,是 历史街区整个氛围的主导因素。 2、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一定 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特色。 3、具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视觉。 相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时代背景而言,历史 街区的概念表达不尽相同。现阶段,对于历史街区风貌的规 划研究涵盖了规划工作的不同层面。从知网中历年不断增长 的学术论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关于历史街区风貌的研究趋 势多偏向于城市设计以及详细规划层面,而对于具体概念的 界定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对于历史街区风貌概念的具体内 容主要包括:历史建筑形体,街区空间及尺度,街具, 民俗文化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文及城市建 成两个层面。 2 国内主要街区风貌原则及方法分析 2.1 以菊儿胡同为代表的有机更新原则及相 关方法 1987 年,市住房制度工作的全面铺开,作为清 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吴良铺院士 “有机更新”的理论 和“新四合院”住宅体系研究的载体,菊儿胡同成为国内改 造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 菊儿胡同的主要原则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 不同措施。对于 70 年代以后建成的房屋,质量较好,予以 保留;现存较好的四合院,经修缮加以利用;破旧危房,需拆 除重建。重建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维持了原有 的胡同一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既 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 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 公共空间。菊儿胡同的受到专家学者、官员和居民 的普遍好评,具有一定程度代表性。 2.2 以上海新天地为代表的存表式原则及相关方法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淮海附近,它是以保留老 上海“石库门”传统弄堂民居风貌而赢得了声誉,并在旧城 过程中重现活力。现在这种模式在江浙一带已经被大量 采用,如南京的 1912、杭州的西湖西天地等街区。 其主导原则为充分保留原建筑的实体风格,但将其内 部功能进行彻底更换,即将其居住功能更换为休闲娱乐功 能,最终充分提升其在城市建成中的活力。值得我们注 意的是; “新天地”动作的成功,有它特殊的条件和特殊的 理由: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和高水平的设计,具有 一定代表性。 2. 3 以南庙地区为代表的保留符号式原则及相关 方法 现在的夫子庙地区建筑为 1984 年重新规划,基本是采 用走推倒重来的方式,充分保留了新建住宅采取低层高 密度,坡顶,白墙黑瓦。在规划中对于街区风貌的认知和理 解,使得对于交通组织、河道整治、绿化系统、古建筑的建 设恢复、旧建筑更新行为冠以遵循符号的原则,进行综合规 划,原有街道格局和空间形态,希望重现明清时代江南 街市的风貌景观。 规划遵循了人为主观观念中的 “历史符号” 原则,但规划在与周围的融合性方面有一定程度欠缺, 规划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3.国内重点规划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以新疆“阿霍街 区”重建为例 喀什老城区是一处以维吾尔族地域文化为特色的迷宫 式城市街区,在中国仅此一处。1986 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与此同时,城市建筑年久失修从而带来的诸 多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人口密度大,居住以 及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成为城市建设急需面临的问题。 喀什老城区的指导思想是: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 位,把老城区危旧房屋和抗震防灾结合起来,与扶贫帮 困和改善居民生活结合起来,与传统和维吾尔历史文化 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就地返建,广泛征求居 愿,一对一地逐户设计。在具体平衡解决生命安全保障 及历史风貌的问题上,该地区在《喀什老城区抗震 和风貌研究》的专业课题研究中,大胆的提出了“原址 拆除返建的方法与设想” 。 居任弼时的子女民基本不搬迁,重建后返回原 址;每户的建筑面积不比原来的减少;每户都经设计单位设 计,满足抗震要求(未经设计的自建房在汶川大地震与青海 玉树地震中已有教训) ;还要有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道 系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住户参与的方法;在保 持老城区的现状道与肌理的前提下,分块、分段实施,减 少大规模拆迁;完善上下水、供电、采暖体系,提高居民的 居住水平;在每户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表达老城区中有 保存价值的空间构成与装饰的优秀传统风貌。同时在对于街 区内容的具体做法方面主要遵循了一下几个原则:真实 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以上原则被融入到具体工作内容当中,从而对居 住人口结构和居住方式进行了,对街巷、建筑历史风貌 的主要采取了“抢救第一,为主”的原则;在道 系统与调整中,尽量保存和原有道网络结构,只 有在满足消防需求方面做相应微小调整;在广场空间的 和拓展中,在充分满足防灾基础上,采取“减法”的原则, 尽量减少对其现有风貌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加强 和,在遵循“有效、合理利用”的原则基础上,使 城市的内循环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在根本上达到对于城市现 有风貌的作用。 一系列的性原则及措施,为街区风貌的提供了 珍贵的经验,在对于喀什老城区“高台民居”的风貌起到了 真正的作用,并为之后的规划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松仪.历史街区性城市设计研究[D]浙江.浙江 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2]吕蕊.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与再生[D]南京.南京 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石璐.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与更新研究[D]上海.同 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林.赵天佑. 上海城市历史风貌的规划与实践 探索[J]规划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 PDF 形式查看。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