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发布时间:2018-9-8 14:30:0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一提起严明训,认识他的人都会啧啧称赞;“老严是真正的员,退休不褪色。”是的,老严退休十多年,保持员本色,带头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创办我市首个村级教育基金会;开办市内首家村级图书馆;开辟省级文物单位龙记寺为“仙游一日游”新景点……为此.他不仅赢得群众的赞扬,也获县、市人民的肯定和表彰。从1995年起,他先后两次获得仙游县人民授予“关心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称誉;1997年获市委、市同一称誉;2002年,获得市委、市授予“‘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个人”称誉。

  严明训同志老家仙游县盖尾镇杉尾村。1994年7月退休,退休前曾任过仙游县委“五办室”党支部、社长、革委会主任、乡党委、乡团。

  退休对严明训来说,又是人生的转折点,在职期间,他勤勤恳恳工作,曾经先后8次受市、县党委、表彰。至今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老严自问:是躲在家里休闲,享受天伦之乐,还是承聘泉州市某企业任经理,享受高薪待遇,亦或是保持员本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发挥余热续写新篇?老严选择了第三个愿景。老严出生农村,又长期在农村工作,他深知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是重要一环。老家杉尾村亦是如此,因此他决定从兴教助学入手。

  对教育他深有感触,自己多年在工作,虽有心抓教育,怎奈党务、政务缠身,现在退下来,可以专心协助家乡办教育老严的设想,获得同村退休干部严澄春、严冬梅等10多人的支持,于是全市第一个村级教育基金会于1995年6月在盖尾镇杉尾、昌山村成立,严明训担任执行董事长。教育基金会,顾名思义就是筹资支持办学,励村民子女读书,表彰先进教师等。

  凡事想起容易做起难,筹资如何着手?多年工作经验告诉老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从家里做起-的老伴拿出平时积蓄的1000元,儿子、媳妇、女儿连孙子孙女也拿出各自的“私房钱”,全家三代共捐资6000元。老严的带头,成为无声的命令。一花引来万花开,村民及本村在外同志纷纷解囊,市代表、侨眷严加芳捐22㈨元,第七届全国代表、县副主任严加发捐10㈨属马的今年多大元,在鲤城镇任武装部长的乡亲严国森捐l000元,村民严文敏捐1000元……。在老严的带动下,不仅家乡的有识之士捐资,在外工作的乡亲也纷纷行动起来,严国义、严国民、严振陕、严桂富各捐l0000元、村民郑国荣、严益洪分别捐6000元、4000元,严冬梅、张宝林也各捐2000元……

  有了好的开端,给老严和董事会领,手极大鼓舞,但他们意识到光躲在家里开会、发动,资金筹措毕竟有限,必须广开门、进行多层面、多渠道筹资:于是,老严一班。人通过寄发书,写信谈心,与海外乡亲联系,直到走出去,登门拜访等。

  为了筹集基金,老严从94年6月24日开始先后三次外出,走访400多位在外乡亲,行程13000里。外出奔波,对过了花甲之年的人来说,是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本着勤俭力、事的原则,每趟出差,总是选最简单的饭菜、住最低档的旅社,不领一分补贴,不浪费一个时日。1996年夏到三明筹资;为了省钱,舍不得住空调房,中午热得无法入睡,就到邻近设有空调的邮电所聊天、打盹。晚上热气未散,几个人就在宿舍前草坪上讨论次日工作,至深夜凉爽时再到房间休息。

  正是老严节俭奉公、奉献的,回乡探亲的老华侨张天华先生,他深有感触说:“你们这些老干部家住城关,退休后还为家乡兴教助学忙碌,我们身在海外的乡亲若不为家乡尽力,实父老乡亲。”张大华说罢第一次就捐了13万元,尔后又再捐5万元。且同意担任基金会顾问,回到侨居国宣传发动。在侨居国,他取得张清泉、张清国、张清富三兄弟捐资100万元的大力支持。至此,杉尾、昌山教育基金会有了的经济基础,加上其他筹集的资金,总共140多万元。

  有钱好办事,但要把钱用活,钢要按在刀刃上。老严与基金会研究决定,存入银行55万元,作为以存本取息的永久性金。投资37万元,于1997年兴建一座教育基金会“润英楼”,作为捐资兴教与乐育英才的。拨给基金会辖区内的四所中小学基金小组作基金14万元。老严每学期都要深入学校两次,发现需要帮助的问题及时解决。10多年来,先后为昌山中学解决无校门、无围墙、无厕所“三无’’难题;为杉尾小学修建危房,为宿舍;为白湖小学扩建校园近4000平方米。(基金会出面,向周围群众,每亩仅6000元),解决白湖这所华侨小学因校园小难于发展的瓶颈。同时,先后为辖区内四所中小学修建围墙1083米,修建校舍7288平方米,扩建通往学校大道1169米,扩大校园面积9511千方米。在老严的努力下,辖区内四所中小学基础设施与教学设施得到了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兴教氛围浓厚,促进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据统计,10年来(至2004年),杉尾、昌山两村子女考上研究生10人(其中博士生3人),大学本科的i22人,专科的194人,省内外中专和重点中学592人。还有231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对这些优秀学子,老严按基金会章程,每年都给学校颁发学金、助学,共计70多万元。同时资助特困户209人次,资金12万多元。

  更为可贵的是,杉尾、昌山教育基金会从未停止前进。随着时间进程,老严一班人不间断向各方之士、有识之士、企业家筹资,不断扩大基金会资金,以保障基金会工作正常运转。

  随着基金会工作的开展,老严又思考另一个问题。建教育基金会,改善办学条件,励优秀学子,资助贫困子女等,但受获助毕竟有限,而大部分在校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求知愿望,还有如何适应全体村民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质,老严认为助学不仅需要经济资助,也需要知识资助。他从走南串北筹集资金时得到,凡是发达地区,他们的文化氛围都非常浓厚,那里的青少年,除了学校读书外,课余时间大都往书店钻,往图书馆、阅览室跑。而自己衬里的孩子们就没有这个条件,他们玩的时间太多了,浪费了求知的宝贵时光。假如村中有个图书馆、有几处阅览室,不仅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也让村民享受文化需求。老严的设想一提出来,马上得到基金会、村两委及有关单位的赞同。于是一场筹办图书馆、开设阅览室的活动又在杉尾、昌山两村风风火火地开展着。老严又带领基金会一班人四处奔波,一边宣传,一边与有关部门联系。老严的,不仅得到仙游县委宣传部的首肯,也得到社会有关单位、人士的支持,经过一段工作,仙游县盖尾镇杉尾、昌山两村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及基金、会图书馆、阅览室像模像样办起来。

  一是暂时依托基金会综合楼一至三层共20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图书馆和阅览室,派专人管理;二是发动捐资献书。开办图书馆的消息传开后,除了老严及基金会张宝林、严玉益等同志带头献书近千册外,两村四所中小学、龙纪寺、青云书院乐捐支持,也决定在此设立图书服务点,配置流通服务图书2000册,赠送图书500多册作为扶持基层图书馆,同时省图书馆部主任方允璋夫妇捐资1900元于图书馆添置图书。五是获得仙游县科技局,电力公司、、大队、农业局等单位支持,不仅赠送书籍,也捐资购置设备,还赠送电脑、电视完善了图书馆的设施。杉尾、昌山图书馆,至今有藏书14000多册,报刊、12种,2004年6月对外免费、借阅。一年多来,每天均有成百人在此读书看报,翻阅资料,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拍手叫好。

  老严退休10多年,为家乡办的第三件大事是开辟省级文物单位龙纪寺(六角亭瓷雕五百罗汉)为“仙游县一日游”的新景点。

  龙纪寺位于仙游东南10余公里处盖尾镇昌山、杉尾村北向内垅山上。地理优越,自然风光旖旎。早在唐代龙记年就有僧人在此建寺(名曰龙纪院),进行礼佛活动。随历史进程,朝代替换,到清代高僧瑞义祖师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主持扩建佛殿,新建独特的六角亭,瓷塑五百罗汉。该罗汉由近代著名画家李霞绘图设计,国际雕塑大师许友义兄弟烧制,使龙纪寺香火再度兴旺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现存唯一的瓷雕五百罗汉群雕珍品,1991年福建省人民公布为文物单位。作为家乡,老严早就知道它的分量:但以前一直把它作为一处教活动场所。退休后,老严有机会全面考察龙纪寺四周,他发现,龙纪寺不仅有六角亭瓷雕五百罗汉文物,寺四周还有12块石刻碑林,按《周易》中方位排列,碑林上所刻的梁武帝、姜于牙、岳飞、西施、陆美云等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人文底蕴与方位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此外,寺东南百米处有条200多米的神秘的“金蒙坑地洞”,传说为瑞义祖师按佛教《地藏经》所说意蕴建造,具有抑恶内涵。05年5月21日省人民又公布龙纪寺为文物单位,还有寺东南200米处唐建清明寺,西北300米处唐建心量庵,西南400米处清建青云书院,寺西侧岳帝庙,以及魁斗山下唐建迥龙寺,慧明寺,形成一处壮观的群体,在群山环抱中,习习生辉。寺南500米处寨;里山还有明抗倭名将修建的“威光寨”遗址等,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与古老的佛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为一处得于独厚的旅游景地,岂不妙哉。老严的计划蓝图,得到龙纪寺董事会的赞同,也得到仙游县旅游局的认可。经过这几年整修,铺设从赖榜杉尾口到龙纪寺旅游景区长3公里,宽6米的水泥公。经验收,确定为“仙游一日游景点”融入仙游旅游统筹计划之中。后市旅游协会也吸收龙纪寺为理事单位。至今惠安、涵江、城厢等地慕名前来游览者络绎不绝,促进了当地交通、饮食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机。

  “莫道桑榆晚,余热也增光”。老严退休10多年,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虽然辛苦些,但也尝到晚年生活的乐趣,他曾自豪地说:“我从为家乡办公益事业中领人生的真正价值”。(蔡庆发张宝林)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