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多视角展现满族传统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8-1-23 17:32:4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1月19日,由省图书馆与沈阳市文联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之二——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展”在省图书馆展览大厅开展。

  1月19日,由省图书馆与沈阳市文联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之二——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展”在省图书馆展览大厅开展。此次展览以实物展品、图片展板、真人演绎、文献推介等多元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面、多视角展现满族传统民俗文化。

  在本次展览上,观众可以感受坐在东北大炕上玩嘎拉哈的快乐,还可以一睹末代皇后婉容的绣娘后人独门刺绣工艺,欣赏到清朝官员胸前代表其官阶的“补子”的精美。

  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展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盛京满绣,户纳千祥”,展出民俗系列展品;第二部分是“富贵华美,独树一帜”,展出宫廷系列展品;第三部分是“荟萃精华,古为今用”,展出现代传承发展系列展品。此次展览共有179件实物展出,每一部分都有实物展出。比如“盛京满绣,户纳千祥”中,有老悠车、嘎拉哈、鞋、烟笸箩、烟袋锅、玻璃球等实物;在“富贵华美,独树一帜”中,展出皇家龙袍、凤袍、喜服、官补等刺绣实物;在“荟萃精华,古为今用”中,有旗袍、手包、围巾等现代传承发展系列展品。

  从“盛京满绣,户纳千祥”的民俗系列展品中,可以看到民间刺绣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突出反映了满族人民的风俗及其艺术特色。满族刺绣来源于生活,满族人结合来自中原源远流长的汉民族文化,保留了满族原有的思维结构和原始造诣,孕育于东北地区的满族刺绣是研究和挖掘满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在民间生活用品中出现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表达了刺绣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如展出的虎头枕、肚兜、披肩、三角巾、荷包等都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在皇家文化中,满绣成了地位等级的标志,的衣服上绣龙,后妃的衣服上绣凤,大臣的官服上绣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达官贵人的衣襟、袖口、枕顶、幔帐、鞋面都绣有不同图案的刺绣,臣子们为能得到一片御赐的满绣而荣耀。满族刺绣无论是在色彩、构图上,还是在针法塑造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拙中藏巧、朴中显美,都展示了满族人民特有的装饰语言和审美意识,创新出满族人民对艺术品的独特审美。

  省图书馆社会活动部副主任张欣说,从此次展览的龙袍、凤袍、喜服等宫廷系列展品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审美。

  张欣说,随着民族文化大融合,满绣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也积极吸收改进新的技法和增加新的形式内容,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将传统古典纹样装饰艺术以“新美”手段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如今满族的传统服饰旗袍上纹样的革新编花,已经突破了原有萨满文化影响下的图案,加入了龙、凤、麒麟、狮子、八仙八宝、缠枝纹等装饰纹样,使其更加时尚,更加符合现代的特征。此次在“荟萃精华,古为今用”中,18件现代旗袍更具有这样的特征。

  开展当天,盛京满绣传承人巴彦殊兰来到现场。站在满族刺绣作品前,她心情颇不平静,想起自己的祖母哈尔哈觉罗氏。她的祖母作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娘家王爷府的绣娘,曾为婉容绣过嫁衣。巴彦殊兰从4岁起学习刺绣,主要以满族打子绣和盘金绣为主,先后绣制了满绣作品《美丽中国梦》《九凤鼎》《浔阳遗韵》等,至今已有上千幅作品。

  张欣说,从文化视角重新审视遗留下来的满族刺绣艺术作品,之前时代的印记和先民的智慧还依然清晰可见,鲜明地折射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追求,也在中华文明中闪烁着耀眼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