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

※发布时间:2018-6-12 7:03:1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渐趋恶化,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继承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的文化遗产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得到全面加强。

  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制度,文化遗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文化遗产深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本文由悠悠游戏 (www.youycu456.co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