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景区介绍:长沙旅游区之旅游景观

※发布时间:2019-4-29 6:54:5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华晨宇父亲华福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市内,有可供参观游览的景观景点50多处,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月亮岛,湘江河中的桔子洲,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以及市区中心的天心阁古城楼、开福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等,都是令人留恋的著名名胜和纪念地。长沙还是全省的交通中心和游客集散地,市区有旅游涉外宾馆29家,旅行社50多家,旅游汽车公司5家,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9万人,国内旅游2000万人次,旅游创汇和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的80%以上。

  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南岳72峰,以衡阳回雁峰为首,长沙岳麓山为足,即其尾峰,故名岳麓。“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古人以此概述岳麓山的山川形势。岳麓山总面积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97米。山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层峦叠翠,秀如琢玉。山涧泉流终年不涸,兰芷芳馨,随风拂面。深秋时节,枫叶经霜,漫山红遍,与头上白云蓝天,脚下清江绿水交相辉映,景色端丽而又凝重。岳麓山名胜古迹遍布,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尤以云麓宫、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麓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为最有名。黄兴、蔡锷、陈天华、刘昆涛、黄爱、庞人铨等近代家均葬于此。、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老一代家青年时期曾常在此山,研讨。岳麓山已是湖南重要文化教育区,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一些科研单位均汇集于此。

  位于岳麓山东面山下,为中国江南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由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嶅,捐资兴建。祥符八年(1015),宋真召见山长周式,颁发,并书赠“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自此“书院之称闻天下,鼓笥登堂者不绝”。宋室南迁后,书院于高绍兴六年(1136)毁于战火。孝乾道元年(1165)湖南安抚史刘珙重建。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曾来此主持进学,学生达千余人,是书院的全盛时期,有“津湘洙泗”之称,几与当年孔子在家的地方齐名。此后,数经兵灾,屡毁屡建。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现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遗留建筑群,是1981一1987年按原貌分期修复的。大门两边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存有:讲堂、文昌阁、六君子堂、崇道祠、四箴言亭、湘水校经堂、十彝器堂、半字斋、教学斋、赫曦台等遗迹。岳麓书院自宋代始就为名儒授业之地。明清时期,先后有王乔龄、张元忭、、罗典、欧阳厚均、王先谦等曾先后来此或主持书院。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棠、郭嵩焘、杨昌济等都就读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后,唐才常、黄兴、陈天华及以后的邓中夏,蔡和森等仁人志士都来此求学。1916年暑假期间,曾寄居于此,以后又多次寓居,在此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从事宣传活动。

  座落于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小丘上,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长罗典所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因四周枫树成林,深秋枫叶红艳,清代人袁枚取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而为爱晚亭。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为书。亭中方石上张南轩、钱南园游山七律二首,为晚清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所刻,题名“二南诗刻”。亭前石柱刻有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石有一小桥,为清枫桥,桥下小溪名兰溪。初,、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在长沙求学期间,常来此学习、登山、露宿,探索真理。

  位于岳麓山半腰。建于晋秦始四年(268),是长沙最早的一座。麓山寺明神时更名为万寿寺,初年复名。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其殿宇宏大。1944年,古寺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毁于战火,仅存山门和阁。山门上刻有“古麓山寺”横额,两旁为“汉魏最初名胜,湖南第一道场”对联。山门外古枫参天,浓荫覆盖,门内园圃百花争艳。阁为砖木结构,厅堂神龛中置像。阁前有两株罗汉松,左边一株相传为六朝遗迹,称“六朝松”,树龄在1700年以上。右边一株清代被巨风拔去,并为清人补填。两棵古松并峙于阁前,纷繁翁郁,游人树下经过,犹入关隘,故又有“关松”之称。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有泉从石隙中溢出,冬夏不涸,清冽甘甜,名“白鹤泉”,因传古时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而得名。现泉侧建有茶室,用白鹤泉水沏茶,供游人品尝。

  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所撰并书。原立于古麓山寺内,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麓山寺碑又叫北海碑,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之故。碑高4米,宽1.25米,28行,每行56个字,全文共1413字,历述由晋至唐麓山寺历代建庙及禅师传统的情况,其文采、书法、雕刻均极精美。碑阴有宋元人题名若干处,最著名的有北宋画家米芾在元丰三年(1080)所刻题名。此碑文字笔力雄健,为中国著名唐碑,属省级重点文物。

  位于麓山正中坡上,麓山寺后,有三层台阶百余级踏步而入。黄兴,生于1874年,原名轸,字廑午,别字克强,长沙县人,辛亥重要领导人,史有“孙黄”之称。南京临时成立时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称帝,任讨袁总司令。1916年病故于上海,次年移柩长沙,国葬于此。黄兴墓规模宏大,地势开阔,墓碑为一四棱形整块白色岩石琢成,全高约10米,因地处岳麓山高峰开阔处,显得格外耸拔挺秀。碑上嵌有青铜铸“黄公克强之墓”碑文,周围绕以石拦。碑右下方,有黄兴墓庐,大厅陈列黄兴生平事迹。

  位于岳麓山腰白鹤泉上方。蔡锷(1882~1916),字松坡,邵阳人。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回国调广西训练新军,颇负声誉。辛亥时被推为云南军都督。袁世凯称帝后组织护讨袁,屡败袁军。1916年病逝,次年归葬于长沙岳麓山麓寺后。其墓基座宽阔,冢和碑均由花岗石砌成。碑高约6米,嵌有铜铸“蔡松坡之墓”碑文。墓围绕以石栏,24块拦板上分别刻着近人的题字和挽文。基侧苍松翠柏、浓阴覆盖。白鹤泉下有蔡锷墓庐,介绍其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

  在岳麓山右峰顶上。为明代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称为“二十洞真墟福地”。清康熙《岳麓志》载:旧有久废,乾隆年间构殿五间,其后为三清殿,冶铁为瓦,立石为柱。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同治二年修复。宫右有望湘亭,俯瞰湘江与长沙市区,可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宫前有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广丈余,因其可以瞻望衡岳而拜,故名。宫门外古树杈中有钟,不知何处而来,故名“飞来钟”。钟上铭文为明万历四年造,经风霜雨雪而无锈,敲之其声激越清扬,偶听之如同“归来”之音,故又名“归来钟”。

  原名水陆洲,位于湘江之中。砥柱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犹如一巨舰行驶江中,击水前进。宋《太平记》载,桔洲在长沙县南二公里江中,时有大水,诸洲皆没,唯此洲独浮,上多美桔,故以为名。《太平御览江中记》亦有“昭潭天府桔洲浮”之句。宋名画家宋迪等曾经有“潇湘八景”图,“江天暮雪”之景即在此。桔子洲原建有水陆寺、拱极楼、江心楼等,今已。等青年时代,曾常在此游泳、读书。现桔洲辟为公园,建有亭廊。主体建筑为望江亭、钢筋水泥结构,重檐歇山顶,淡黄琉璃瓦,左右连接八字孤形回廊,公园中央耸立一块巨形汉白玉,上刻手书“桔子洲头”四个大字和他1925年秋所作《沁园春·长沙》一词。洲上植有柑桔数千株,金秋时节,桔果累累。洲下两侧为平坦河滩,是天然游泳场地。

  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汪度《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振以其势。”由于地势高拔,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辛亥前夕,陈作新等在此商讨光复计划。1930年7月,彭德怀率红军攻入长沙,曾在此召开会议,布署战斗。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保持了主阁原貌,并参照古岳阳楼,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像鹏鸟的主体与两翼。天心阁阁楼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撑,主辅阁饰以用花岗和其他高级石料雕凿的狮子、葫芦头、梅、竹、芙蓉、车、马、龙等。阁上32个高啄鳖头,32只凤马铜铃和10条吻龙,造型别致,古香古色。天心阁1950年辟为公园。

  位于长沙城北湘春街外,是佛教禅著名的十万丛林。为后唐明天成二年(927)楚王马殷所建,其子马希范后又建会春园、喜宴堂、祓禊亭于此。宋张栻云:“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砖瓦,皆因鸾凤之彩。”宋、明、清各代时修时毁。现寺宇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规模宏伟,有佛殿三进,第一进为三圣殿,第二进为大雄宝殿,第三进为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大雄宝殿1923年,歇山顶,脊吻作龙凤饰,四角垂有铜铃,每当风动,铃声清脆。正脊中有玉瓶、,直落云宵。开福寺附近风景佳美,明李冕开福寺诗云:“最爱招堤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下汀。从客坐来久,花落满间庭。”山门额题:“古开福寺”,石联:紫微枫凤,碧浪潜龙,寺内有清康熙、乾隆年间石碑各一块。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4公里。发掘前为一马鞍形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余米,原以为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1972年~1974年发掘后系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家族的墓地,马王堆汉墓分一号、二号、三号墓。一号汉墓出土一具女尸,距今2100余年,形体完整,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此外,墓葬中还有绢、绮、罗、纱、锦等大量珍贵纺织品,其中一件素纱禅衣,长1.28米,重仅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巧高超,巧夺天工。二号汉墓除出土大量彩俑、兵器等外,还有地形图一幅,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与现代地图大体相近,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三号墓出土有大批帛书,共28种,约10多万字,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帛书、帛画、竹简、漆器、竹笥、纺织品、木俑、陶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文物3000余件。考古学家根据墓中漆器款式、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为利苍之子。三座墓葬均用彩绘漆棺,棺面漆绘流云漫卷,色泽如新,时间相距约20年。现一、二号墓坑已填塞,三号墓墓地之上已修建拱形栅屋予以,供游人参观。出土女尸及文物全部在省博物馆内展出。

  位于长沙市区南门外书院坪妙高峰下。前身为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城南书院,清末为湖南省立师范学堂,辛亥后更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1921年,曾在该校学习、工作和从事活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可供参加的有求学时的教学、自习室、寝室、冷水浴身井、工人夜校旧址,担任一师附小主事时的办公室以及校园君子亭等,并陈列有写的《讲堂录》、《夜校旧志》、书籍信件、照片等文物。

  位于长沙市小吴门外的八一。原为旧城区东北郊,当时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开间平房,因门前有两口池塘,池水明亮清澈而得名。该房曾为湘区委员会的秘密住址,、杨携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并从事活动。现建立纪念馆,周围和室内陈设为当年原貌。纪念馆内展出湘区委员会主要史迹及其领导工农运动的文物资料。

  位于长沙市东北部,是一座集纪念、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1950年动工兴建。园内面积118公顷,其中水面46.6公顷。公园西小山丘最高处,建有一座高58.7米的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为汉白玉贴面,上刻“湖南烈士公园”九个大字,为亲笔题写。塔的下部是烈士纪念堂,陈列着湖南近百年的著名烈士照片和简要生平。纪念塔的东北侧,建有一个长廊和仿宋建筑形式的纪念亭,碧瓦朱栏,典雅瑰丽。公园东北部地形起伏,山丘上营造有风景林,平地遍植花草,洼地沟壑疏成湖泊小溪。湖南筑岛植树,使亭阁、楼台、桥、榭、廊、舫等掩映于湖光山林之中。占公园面积40%的年嘉湖,水域辽阔,碧波荡漾。一座曲折拱形石桥通向湖心岛,岛上杨柳成荫,与湖中碧水和水上画舟相映成趣。公园东南部为游乐区,建有游乐场、备有各种现代化的游乐设施,供游人娱乐的观赏。

  位于长沙火车站附近的五一大道旁,是一座新建园林。1984年动工兴建,占地3.8公顷。它是一座继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有湖南特色的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小型公园。园内建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群雕,是日本国鹿儿岛市赠送给长沙市的珍贵礼物。群雕由8 个中日青少年组成,他们昂首挺胸,向着未来,表现出中日两国人民对永久和平的渴望,象征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下去。公园突出小、精、雅的特点,以闹中取幽静。园内还建有形状各异的“迎旭亭”、“双秀亭”、“半亭”等建筑小品,种有樱花、紫薇、桂花、玉兰、睡莲等名贵花木、漫步园中,令旷神怡,赏心悦目。

  位于长沙市展览馆省展览馆内。湖南陶瓷,历史悠久。有关考古出土文明,早在2000多年前,湖南就有精制的陶器,唐代就有各种颜色的彩瓷制品。湖南陶瓷馆建于1974年,总面积900平方米,分两个展厅,陈列有中华人民国成立以来生产的陶瓷制品4000余件,其中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花瓶以及各种瓷雕和色釉陶器、大石瓷等。湖南陶瓷以瓷质细腻,色泽洁白、造型新颖、花款美观而驰名中外,其中炻瓷古朴大方,独具风格。湖南醴陵、界牌、洪江等地的釉彩,晶莹润泽、名贵雅致。湖南陶瓷馆集中反映了全省陶瓷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成就。馆内有工艺美术陶瓷、餐具、茶具等纪念品供游客选购。

  设于长沙市展览馆省展览馆内,与陶瓷馆毗邻。湖南国画馆有展厅两个,面积700余平方米,搜集、珍藏有湖南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杨应修、陈白一、李立、周昭怡、曾明浒、徐照海、钟增亚和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黄永玉、石鲁、关山月、李苦禅、范曾、林散之等人的作品50余件。同时,还有根雕、名人书画及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展出。游人至此,可尽心观赏购买,并可请该馆画家即兴挥毫作画。国画馆还设有装裱车间,为游人精工装裱所购字画。

  又名长沙古窑,位于长沙县书堂乡古城村石渚湖瓦渣坪一带,为唐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多次挖掘出唐代元和三年(808)、大和二年(828)、大中九年(855)和咸道十四年(873)的多件有绝对纪年的陶瓷器物。铜官古窑为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除生产日用陶瓷器外,还有鸟兽艺术雕塑品。产品很早就畅销国内外,在伊朗、日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遗址中,曾发掘不少长沙铜官窑产陶瓷器,故有“陶瓷史上的里程碑”之美誉。由于铜官古窑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科学研究价值,1988年1月,国务院将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位于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距长沙市50公里,故居座东朝西,前迎池塘,后倚山峦,为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共有茅房20间。1898年11月24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幼年时名刘渭璜,7岁念私塾、18岁离家到外地求学。1961年他为调查农村情况偕夫人王光美回乡,在故居住了一个星期。故居在“”中遭到,1980年按原貌进行了修葺。1988年11月24日90诞辰之际,又在故居附近建立了铜像和纪念馆。铜像立于故居西南山坡上,高7.1米。纪念馆建于故居侧200米处,主体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大门、序厅、声像厅、休息厅和8个展室组成,陈列室有实物、照片等文物资料数百件。

  在宁乡县城西60公里东雾山下的灰汤乡。这里群山笼翠,白雾弥漫,泉水晶莹洁白,水泡如珠,温泉四时冒涌。据清同治《宁乡县志·地理·山水》载:“其泉有三坎,上沸中热下温,上可(左火右寻)毛羽,下可沐浴”,故名汤泉。又以水气蒸腾如灰雾,“凌冬望之,十里外青烟如燎”,因而又称灰汤温泉。温泉水温高达摄氏98度,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对各种慢性病和皮肤病、运动系统病、心血管系统病有好疗效。1966年,有关部门在此建有疗养院,优雅,设备完备,是医疗保健旅游的较好去处。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