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一部有上海胸怀和文化眼光的人文地理片

※发布时间:2017-6-21 20:14:2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由上海频道拍摄的四集纪录片《喀什四章》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热播。在第一集《山川》中,首次以高清呈现的喀什地区全貌让不少观众着迷,而出镜的两位点评人作家王蒙和周涛也个性鲜明,言辞或生动或犀利。长期生活于新疆的诗人、作家周涛,给这部上海出品的记录喀什的纪录片以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有上海胸怀和文化眼光的作品。”

  《喀什四章》以《山川》、《丝绵延》、《绿洲风情》和《物华天宝》四个部分展开,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拍摄,由三个摄制组分别三次赴喀什取景采访,从奔流的叶尔羌河、沙漠地带的胡杨林到海拔超过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都一一被来自上海的高清镜头记录,而生活在这片斑斓神奇之地上的人——看林人、捕鱼者、跳着鹰舞的塔吉克族老者、大巴扎里买卖羊羔的商贾的人生场景也在全国观众面前悠然展开。

  作为上海文化援疆项目之一,《喀什四章》在拍摄的前期就定下了以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地理相结合的拍摄方向。“我们看到世界上好的纯地理纪录片有很多,比如拍摄非洲的草原、南美的亚马孙雨林等等,但在拍《喀什四章》时候,我们试图扬长避短,用好的人物、当地的特殊文化和当地地理结合。”该片总编导李涛介绍说。

  虽然喀什的地理风貌雄奇,但缺乏类似国外的长时间深入的专业研究的支持,很容易被拍成一部风光片。故事是最好的规避这一点的手段,同时用李涛的话来说,这也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在第一集《山川》中,世代守护胡杨林的看林人、与河流共生的捕鱼人以及以牧羊为生在高原上跳着鹰舞的老者的故事,串起了这一片山川,而即便在第四集讲述新疆著名的瓜果时,编导也试图将水果和喀什地区本身的地理、历史文化,特别是文化在此处的交融联系起来。

  影片制作完成以后,就立刻受到了纪录片频道的关注。因为从以来,央视纪录片频道对于科学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情有独钟,但是国内这类影片的产量十分有限,其中一些也带有目的性,《喀什四章》的出现让央视眼前一亮。除了央视以外,知名的国家地理频道也对这部纪录片表示了浓厚兴趣,正在和上海频道洽谈在亚洲地区的事宜。

  而这一类型对于上海纪录片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颇为新鲜的尝试。“事实上,除了一般我们印象中聚焦物生活的纪录片以外,还有很多纪录片的类型,包括人文地理类的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等等。”李涛说。

  从画面、音乐到字幕,《喀什四章》都运用了散文化的风格,试图从容地面对这块广阔深邃的土地。一方面,航拍、高清设备等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手段,为喀什地区提供了珍贵的人文地理影像资料;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拓宽心中对于新疆的原有印象,去“倾听喀什”,整个片子的节奏被放缓,词也疏落有致,用足够的停顿配合辽阔雄奇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人物生活。

  “在我们原有的概念里,对于新疆的第一印象是姑娘的长辫子和他们的能歌善舞。但实际上,他们有我们都市人不及的生态意识和商业智慧。”李涛说。比如,他们会修补胡杨,也会在捕鱼时将小于两斤的小鱼放回河道,这些或许是生活在新疆的人们比较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为了让观众有更大的空间去倾听这片土地上和土地上的人,在影片配乐上也反其道而行之,做了特殊的处理。在这部民族风情浓郁的纪录片中,跨越民族界限的音乐被大量应用,而传统的新疆乐曲则在讲述新疆文化的段落响起。“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更、更纯粹地去看这部作品。”李涛说。

  对于摄制组来说,这是一次拍得很,但也很拍得很爽的独特拍摄经历。“观众都反馈说,一些没有人烟的镜头非常美,但是对于拍摄者来说是很辛苦的。”李涛介绍说。

  如塔吉克族人生活的塔县,海拔在4000多米,对于手提肩扛着沉重的摄影摄像器材的拍摄组来说,拍摄并非易事。在第一集中出现的托合塔什老人就生活在塔县,他跳起鹰舞的精气神儿和豁达范儿让人叫绝,然而找到他却并不容易。虽然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联系,也确定了地点,但是第一次找上门去却扑了一个空,老人到老远的地方去牧羊去了,因为塔吉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一些生活方式。

  回到上海以后,摄制组仍然不,但第二次去又扑了个空,这次可以确定老人在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驻扎。这个距离在上海开车也许很容易抵达,在塔县却是一跋涉。最终,摄制组找到了老人,并拍下了珍贵的鹰舞段落。

  语言沟通是另外一个难题,虽然有翻译,但是纪录片的拍摄需要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进行。有现场翻译的加入,会在有些段落造成情绪上的不连贯,也成了这部片子的小遗憾,但影片仍有一些特别有趣的对话,比如在大巴扎上的那两位卖羊的老人说:“好羊是另一回事,跟别的不一样。公羊的肉白给我们,我们也不会吃的。母羊的肉才是好的。”类似这样极其生活化的话语在影片中有不少,多数是编导和拍摄对象有过多次接触、结下友谊以后才拍下的。

  拍摄捕鱼好手乘着独木舟叉鱼的段落,由于各种原因,编导去拍摄了好几次,最后,当地人都已经叫得出编导的名字了。对于这些拍摄素材,后期制作中也做了精准的翻译。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