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发布时间:2017-11-10 16:47:5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我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反对以任何未经缔约方充分讨论和认可的“空降案文”作为坎昆会议的谈判基础。

  发展中国家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并承诺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二是技术转让,包括转让技术和促进转让的原则安排。

  中国减排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反对延续京都机制,力图脱离联合国框架,将谈判引入单轨,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指标。[详细]

  当前自身谈判地位的弱化及哥本哈根会议不满,意图赢回在未来国际气候合作机制构建中的主导权。[详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仍存在“信任缺口”,未来的谈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变数。

  四国呼吁,发达国家在资金募集来源、数量分担、分配方式、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尽早采取切实行动。[详细]

  要求国际社会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强调发达国家的责任,排放量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应以某种形式承担量化减排指标。[详细]

  2009年 哥本哈根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虽然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会议没有完成巴厘线年之后的国际减排做出安排。

  2010年联合国前三次气候谈判工作会议均在波恩举行,但在波恩会议上,“哥本哈根协议”受到广泛质疑,一些谈判代表的立场出现大撤退,波恩三次谈判均在质疑声中结束,没有为年底坎昆大会做好准备。

  中国主动承办2010年联合国第四次气候谈判工作会议,实现谈判代表在坎昆大会之前的最后沟通,并形成坎昆大会的谈判文本。中国也借此机会,在坎昆会议之前,尽力向各谈判方传递了中国对于减排的承诺与行动。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普遍对坎昆大会期望不高,但这次大会将是一场严肃的《京都议定书》战。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的谈判组织能力和效率受到质疑,如坎昆气候峰会不能扭转形象,将陷入。

  2010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从俄罗斯的高温森林大火、巴基斯坦到美国东部的持续高温等,种种灾难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严重后果的同时,也对将于11月29日召开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会议更有期待。

  世界对坎昆会议期待不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欧盟气候行动委员康妮 赫泽高等重量级人物都表示,他们预料本次会议不会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尽管如此,人们希望在发达国家向他国提供气候资金、转让技术等领域的谈判能够有所进展。

  减排责任分担、气候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的分歧一直存在。不发达国家认为气候问题由发达国家造成,所以理应由它们来买单;但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于任何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都非常,它们还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责任。

  墨西哥首席气候谈判代表希望气候谈判能够取得突破,但墨西哥外长曾直言不讳地说,在坎昆达成像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协议“时机尚不成熟”。欧盟气候行动委员康妮 赫泽高也对谈判不太乐观。中国谈判代表强调发达国家应该做得更多更好。

  一系列“小型协议”还是有希望达成,比如巴西气候大使称,“Redd(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对话进展顺利。可以有不同的贡献。石油出产国可以逐步减少石油补贴,发达国家可以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

  的确如此。近15000人将在会议期间从世界各地飞往坎昆,主办方称将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住宿酒店可用水减少以及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交通使用等。会议上将提供仪器供谈判代表计算他们的碳排放量。

  下一届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1年在南非举行,UNFCCC前执行秘书德 波尔认为,下一届南非大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能够达成最终协议。但现任执行秘书费格莱斯则认为,一份决定性的、对所有国家适用的条约在她有生之年是无法看到的。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义务方面分歧依然很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场博弈难以在墨西哥出现一个最终结果。但是坎昆会议有可能达成某项协议,其中可能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森林,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等内容。

  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公布的《哥本哈根协议》了发达国家否定废弃《京都议定书》的,继续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努力实现低排放,特别是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会议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京都议定书》的地位认定。《公约》及《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南,发达国家试图拟定一个新协议,这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另一个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发展中国家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地球的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随着坎昆气候会议的召开,我们不得不更多的谈到气候变化。年轻人是气候变化的利益相关者。青年能为减排做些什么呢?

  40个减缓气候变化的做法,我们来给出选择。不要因以下的数量而气馁,你无需遵循所有的,只要记住你喜欢的那个并努力做到就可以了。“减缓气候变化,从我做起”。别人不做,我们做!

  【乱中有序 气候峰会开幕】尽管可疑包裹和如潮的人流等给哥本哈根带来少许混乱,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依然于7日在哥本哈根如期拉开帷幕。各方代表在开幕式上相继平淡亮相,然而言辞之间的交锋预示这一会议将充满曲折。

  【寻求 欧盟内部分歧】对于很多承受气候变化之苦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哥本哈根是寻求之地,渴望通过桌面上谈判找到共识。然而开会第三天,围绕一份发达国家暗箱操作的协议草案,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强烈。

  【美国很忙 代表愤然离席】被全球共同视为气候变化谈判关键角色的美国,忙着在各会场解释他们那套不通情理的逻辑、忙着向各发表一些总能遭到广泛的言论,以至于忙到没空参加专为谈判关键方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发达国家无诚意 中方谈判亮点多】这周会谈中在圈中一度爆发激烈讨论的所谓丹麦草案集中反映了两大阵营间的冲突。虽然该草案已经在国际社会的声中销声匿迹,但发达国家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重义务的却一直存在。

  【升温 谈判进程暂停】由于非洲国家发达国家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并举行活动,大会谈判进程暂时停止。非洲国家首席谈判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对目前的谈判进程非常非常失望”。

  【丹麦强推草案 中国】发展中国家代表普遍认为,大会的作法了透明、公平的原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尊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数据说话 代表泪洒会场】十大、30%、X,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成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揭幕后最令人关注的焦点。这些来自会场内外的数据,有的表明气候变化问题之严峻,有的表明与会各方的立场和。

  【针锋相对 草案“偏心”】曾经表示要将温室气体纳入管理体系而受到欢迎的美国官员,9日来到哥本哈根后却立刻转移话题,不谈美国该如何实际行动,却说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立刻受到了多方针锋相对的回击。

  【进展 草案露端倪】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日迎来了第六天,预定12天的会期已达半程。尽管会议至今已取得了一些,但围绕关键问题的争论和谈判仍在继续,仍在升温。哪怕是点滴进展,都步履维艰。

  【重重 中国立场】基于对发达国家的强烈不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14日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大会前进的方向陷入了重重之中。

  【赴会 48小时倒计时】在今后几天时间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也将来到会场,参加这次史无前例的气候峰会。世界由此进入了“哥本哈根时间”。

  【旋风斡旋哥本哈根】从12月16日至18日,总理在出席会议近60个小时内,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谈和协商,力推谈判进程不断向前。历史将铭记,中国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

  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给《京都议定书》蒙上了阴影,为国际减排进程设置了障碍。

  美国态度,表示不会回到《京都议定书》轨道上来,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特别是欧盟极力想把美国牵回《京都议定书》的轨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常设秘书处设在的波恩。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目标:“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详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会议于2007年12月3~15日在巴厘岛举行。

  线图包括公约下的“巴厘行动计划”、“京都议定书第第九款特设工作组”和议定书第九条的审评这3条主线,和俄罗斯案文、适应基金等支线年的两年期谈判进程提出方向和时间表,使未来气候谈判进程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

  如何解读巴厘岛线图、如何定义“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如何建立适应、减排、技术和资金四个基石以确定20i2年之后的国际气候体制,是2009年缔约方会议之前国际社会和面临的艰巨任务。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